一、学院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工程学院成立于2018年5月,以“体育学”特色学科为基础,融合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电子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工科学科,聚焦“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坚持以项目转型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化转型和国际化转型为驱动,将信息化、智能化和国际化贯穿到学院发展的全过程。
体育工程学院开设有智能体育工程(040211TK)、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 两个本科专业,并均为北京市“双一流”建设专业,拥有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学位(0854)授予权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085410)和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11)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异,科技成果突出,现有教师30余名,其中“千人计划”教授1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24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主要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在科研方面,学院按照学校“三个转型”的发展部署,紧密对接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科技冬奥”项目以及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学院与体育总局各项目中心和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落实国际化办学定位,紧盯世界一流体育科技发展,定期举办“智能科技与智能体育”国际论坛,邀请智能体育、运动装备设计、大数据、运动分析、智能训练科技、智慧健康等领域的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体育运动科学学院、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运动工程研究中心、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与工程系实现了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常态化协作。
二、学院专业设置及介绍
专业设置: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工程方向)
介绍:主要针对体育训练、体育教育、大众健身等应用场景,研究运动感知和采集技术,包括生理数据、生化数据、位置数据、功率数据、时间数据等,实现对人体运动的动作分析、质量评价、技战术评估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结合运动领域专业知识,从历史数据中提取特征,为科学运动训练和大众健身提供数据服务,提高训练效率、减少运动损伤,增强技战术水平;研究大数据展示技术,以可视化方式实现对体育大数据进行展示和解读,提高体育大数据的利用效率。
三、2024届毕业生情况介绍
体育工程学院2024届研究生班共23名学生,但在科研工作方面参与多项课题,主要包括多个国家级科技冬奥课题“冰雪头盔的视域和认知功能测试技术与设备研发”,“穿戴式冰雪运动装备运动风险和效能评价关键技术平台研究”,“冰雪运动器材人体工程学与操控提升研究”和“基于VR技术的运动员抗压力、抗干扰、抗心理疲劳训练系统”;国家级主动健康课题“非线性递增负荷强度?率变异性系统研究”,“运动障碍人群运动干预技术及应用研究之康复动作识别与动作质量评估”和“基于多源可穿戴数据的运动负荷精确评估系统研究”。以及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能力智能评估体系的建立”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和多项校级课题。体育装备研发方向的同学还参与了分段计时训练系统研发、力量功率测试系统、速度爆发力训练测试系统研发等横向课题。同时学院运动表现分析团队的同学为国家网球队提供数据分析助训服务,并参与学校智能运动训练教材翻译与编写。在科研成果方面,21级研究生班也是硕果累累,发表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著,多篇学术论文包括3篇SCI论文及其他国内外期刊、会议论文30余篇。同时也积极参加校内外竞赛并获得较好的成绩,在第二届全国体育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两枚大赛铜牌和一项优秀产品奖,第三届全国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大赛铜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在体育赛事方面21级研究生积极参与院队比赛及校运会,并获得优异成绩,女足夺得2023年校联赛亚军,第53届校运会上夺得短跑、接力等多枚奖牌。在国际交流方面,21级研究生多名同学赴欧洲参与学术论坛及公派学习。在实习或工作经历方面,主要包括北京晓数聚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作业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星泰空天技术研究院、三节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知名单位。
四、2023届优秀毕业生事迹
蒋进颖,女,共青团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工程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工智能教研室2023届硕士毕业生。中国足球协会二级裁判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研究生期间担任体育工程学院宣传部干部、创建体育工程学院女子足球队并担任队长。参与科技部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对抗推演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华为瑜伽姿态识别合作项目、中国足球大数据系统研发,曾为咪咕体育研发2022世界杯球员评分及比赛态势的算法,在读期间获校一等奖两次,参与编写《智能运动训练》教材,参与翻译《体育中的数据分析》、《足球中的数据分析》等书。发表SCI一篇、英文论文一篇、会议论文三篇。于2023年十月前往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体育学博士学位。
五、2023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联系方式
联系人:付含阳老师
联系方式:(010)6298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