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体能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科学的指导竞技体育领域的体能训练和大众健身领域的健身运动,同时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各类运动队、学校、健身机构等部门从事体能指导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从事体能相关工作所需的体育学、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体能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训练方案设计的能力;
(3)具有体能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沟通、训练、科研等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竞技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运动训练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主要课程
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机制及预防、体能训练原理、动作模式与功能训练、体能测试与评估、专项体能训练设计、体能训练方法与实践。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
(1)近四年本专业共有毕业生221人,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101人,占比45.7%,其中95人为境内知名大学,6人为海外高校;直接就业人数为102人,占比46.1%;创业人数8人,占比3.6%。
(2)近四年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考取的专业均为本专业。
(3)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高水平运动队体能教练、职业俱乐部体能教练、军队文职、武警官兵、消防官兵、中学体育教师等。
(4)本专业毕业生的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专业培训、青少年体能训练、跑步等大众健康领域,部分创业项目在同领域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
五、隶属学院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向教育部成功申报并设立体能训练本科专业,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国内首个招收体能训练专业本科学生的高校。2018年7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党组的要求,加强“两个奥运”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学校成立体能训练学院。学院立足培养具有体能训练专业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能够在各级各类运动队、学校、科研机构、健身机构从事体能指导工作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除本科生外,学院还招收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体能方向)的硕士和博士。
六、2024届毕业生情况介绍
2024级体能训练学院毕业生共有191人,其中本科生100人,本科实验班24人,包括男生108人,女生16人。实验班学生分别来自于教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休闲与旅游学院以及武术学院等。毕业生共有24名中共党员,两名退伍军人。
七、2024届优秀毕业生事迹
2024届毕业生秉持追求卓越的校训,力争全方面共同发展,在校级和国家举办的活动中均能看到大量体能训练学院学生的身影。在大学四年时间里,2024届毕业生参与了北京冬奥会重大活动保障活动人员参与近10人,北京冬奥会演员24人,北京冬奥会100天冰雪嘉年华活动3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0人等。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份子,体育运动自然也离不开体能训练学院的身影。在运动成绩方面,2024届毕业生也为学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会中,与体能训练学院其他年级共同努力拿到乙组第二名的辉煌成绩。
2024届毕业生坚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积极的为学校、学院做贡献;不仅如此,张億帅、宦鑫、刘瑜、韩特、梁银等学生在院、校学生会以及社团中担任着重要职务,为学校、学院提供帮助。
2024届毕业生全员已注册北京市志愿者,并在四年时间里积极参加校级、市级以上的志愿者活动:如北京冬奥会服务工作、北京国际马拉松、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活动、建党100周年活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并在北京冬奥会服务工作中因贡献骨干力量而获得表彰。2024届全体同学一直秉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理念,传递正能量,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10-62968920